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歌 热歌

土家族哭嫁歌全部歌词大全_土家族哭嫁歌曲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生活歌的土家族民歌2.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源流土家族哭嫁歌其实就是土家族的姑娘在出嫁前要唱的哭嫁歌曲。土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的哭嫁闻名全国。如今的哭嫁歌曲已经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深受各民族的人士的喜爱。 ? 土家族的哭嫁歌曲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包括哭嫁和哭嫁歌。所谓的哭嫁就是出嫁的土家族姑娘出嫁的时候唱的歌以

1.生活歌的土家族民歌

2.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源流

土家族哭嫁歌全部歌词大全_土家族哭嫁歌曲

土家族哭嫁歌其实就是土家族的姑娘在出嫁前要唱的哭嫁歌曲。土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其中的哭嫁闻名全国。如今的哭嫁歌曲已经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深受各民族的人士的喜爱。

? 土家族的哭嫁歌曲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包括哭嫁和哭嫁歌。所谓的哭嫁就是出嫁的土家族姑娘出嫁的时候唱的歌以诉说土家族的妇女在封建社会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的命运以及对于父母和亲人的不舍的哭唱活动。哭嫁歌则是哭嫁仪式上所唱的抒情歌曲。那么土家族哭嫁歌都有哪些呢??

? 一:过礼哭,我的爹呀我的娘,辛辛苦苦养一场,刚刚长到十七八,就要离娘到婆家,爹娘恩情怎报答。我的姐呀我的妹,姐妹从小同床睡,明日就要两分离,几时有才到一起。

? 二:娶亲哭,女儿离家把嫁出,近日出嫁心不服,一恨媒人心刮毒,贪杯贪财吃鱼肉,二怨爹妈心态粗,专听媒人说好处,女儿爱的偏不嫁,不看儿郎看家屋。三怨哥哥不做主,不念妹妹亲骨肉,好花不栽向阳地,专栽砂岩背隐士。

? 三:发亲哭,一哭我的妈把我养大,女大就要到婆家,二哭我的爹当家劳累些,嫁妆多少由你给,三哭我的哥,兄妹也不多,正头七月要接我,四哭我的嫂,待妹实在好,上敬老来下敬小,五哭我的妹,从小一头睡,不知几时能相会……九哭天哭亮,声声哭爹娘,哭干眼泪痛断肠,十哭天已明,含泪别亲人,吹吹打打轿出门。 实际上土家族哭嫁歌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的举例了。

土家族的哭嫁歌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姑娘可以将自己心中所要说的话以哭嫁的方式唱出来,这样既可以感动亲朋好友以及父母,又可以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一举多得。 希望以上的土家族哭嫁歌可以让大家更加的了解土家族的哭嫁婚俗,待到自己遇到土家族的姑娘的时候更好的迎娶姑娘。

生活歌的土家族民歌

幺妹住在十三寨原唱是覃诚芳。

《幺妹住在十三寨》由内地知名青年歌手、全国十大山歌王之一、被誉为“山歌女神”的覃诚芳演唱,丁晓宏作词,杨军作曲,曹正杰谱曲。歌曲于2017年12月19日发行,歌曲时长为4分33秒。十三寨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面积六平方公里有余,本歌曲描写当地土家族群众的生活。

覃诚芳形容自己是“被迫火起来”,这位“85后”土家幺妹从没想过一首歌能唱红十三寨。2018年,由她演唱的土家族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被网友截取片段做成短发布,一时间引发上万人在抖音上对口型表演。

《幺妹住在十三寨》歌词

呀呀嘿呀呀嘿呀,幺妹儿,你住在哪里唉。幺妹儿我住在,嘿嘿嘿。十三寨,嘿嘿嘿。隔山那个隔水嘛,又隔崖,树上那个喜鹊儿。是喳喳叫啊!蝴蝶那个双双。落花开,树上那个喜鹊儿。是喳喳叫啊,蝴蝶那个双双嘛。落花开,土家幺妹儿乖又乖。甜甜滴酒窝儿嘛,逗人爱。土家那个幺妹是乖又乖呀!甜甜滴酒窝儿逗人爱。一壶罐罐儿茶,芳香醉人怀啰。

一支山歌调,飘到那云天外。一壶罐罐儿茶哟,芳香醉人怀。一句山歌调啰,飘到云天外。幺妹儿我住在,嘿嘿嘿!十三寨,嘿嘿嘿!山青那个水秀嘛!花儿开,吊脚那个楼上。我望情哥啊,唱着那个山歌儿。等你来,吊脚那个楼上。我望情哥啊,唱着那个山歌儿。等你来,山寨风情惹人爱。红红滴篝火摆起来。山寨那个风情嘛,惹人爱哟。

红红滴篝火嘛,摆起来,一曲哭嫁歌。心思让你猜啰,一个红绣球。牵出情和爱,一曲哭嫁歌哟,心思让你猜,一个红绣球啰。牵出情和爱,幺妹我住在。嘿嘿嘿。十三寨,嘿嘿嘿。山青那个水秀嘛。花儿开,吊脚那个楼上。望情哥啊。唱着那个山歌儿,等你来,吊脚那个楼上。我望情哥啊,唱着那个山歌儿。等你来啊!

土家族哭嫁歌的历史源流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在土家人的生活中,生子添女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叫做吃祝米酒;筵席结束后,俩亲家母头戴草帽,脸上抹些锅咪,手里拿着蒲扇或扫把对唱、对跳,相互祝福、打情卖俏、送情送爱,就是这样一唱一跳,把整个祝米宴会推向高潮。乡民们称之为叫打“花鼓子”,也有人叫它喜花鼓或花鼓戏。《黄四姐》就是祝米宴上的传统保留节目。《黄四姐》歌词:

“(男唱)黄四姐,(女唱)你喊啥子,(男)我给你送根丝帕子,(女)我要你根丝帕子干啥子,(男)戴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坐着有人瞧,我的个娇娇沙。(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男)东西送得少些沙,你不要这么说……。”

《黄四姐》的歌词曲调、演唱形式喜闻乐见,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喜花鼓调有很多种,其中有《闹五更》、《黄四姐》、《探男歌》、《货郎歌》、《螃蟹歌》、《单身汉歌》、《青蛙歌》、《结婚歌》、《十送》、《十绣》、《十爱》、《十写》、《十想》、《猜字歌》等等。

岭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饰庙坐,少女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亦歌以答之,颇穷中其家之隐匿,往往以此致争,亦或以此心许。

到了清代,一些地方志中出现了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如嘉庆年问湖南的《宁远县治》卷二,记下了该省南部五个州县哭嫁歌的流行情况:

宁俗:于嫁女前一夕,具酒馔,集妇女歌唱。歌阕,母女及诸故伯姊,环向而哭,循叠相继,达署乃止。此风不知始于何时,而道、宁、永、江、新五州,如出一辙。

清末光绪年间,广西《迁江县志》卷三有:

婚嫁,女家于前三日,请亲友妇女,终夜唱歌,谓之“离别歌”,言其别父母兄弟之情也。又谓之“送老歌”,言其姑表姊妹,送之偕老也。

民国初年以后,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多了起来,如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刘万章的《广州旧婚俗》、王兴瑞、岑家梧的《琼崖岛民俗志》、黄占梅等主修的《桂平县志》,以及解放后的各种风俗志、婚俗志、地方志都有相关的内容。“从哭嫁歌文本内容来看,涉及封建社会生活较多,应该是这个时期才真正成熟并习以为俗的。近代,哭嫁之俗尤甚,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之说。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婚姻家庭制度随之变革,哭嫁歌亦失去生存的土壤,渐趋消亡。在现代社会,仅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的某些边远地区尚有残留现象。

湘鄂川渝黔土家族聚居区处在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带,“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古代的许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了,在这个地方却尚有遗踪可寻。”哭嫁歌便是其中一例。直至今天,在偏远的山村,也还有姑娘在出嫁时哭嫁。虽然哭嫁之俗在本地曾盛行,至今尚存哭嫁遗俗,但有关土家族哭嫁歌的文献材料却很少,现可见的最早的是清乾隆时期著名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还有一首竹枝词:

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

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

土家族新娘如果在出嫁时不哭,则表示对父母不孝顺,毫无依恋。在土家族流传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没人望”的传说。唱哭嫁歌成了衡量女子德行的一个标准。所以,土家姑娘如果不会哭嫁,会被人耻笑。年代久远,相沿成俗,哭嫁歌就是历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文学珍品。

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以后即有土家族人在此开垦耕耘、繁衍生息。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并征得族中土老师的准许,便可订亲、婚娶。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样,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  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直至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得到基本遏制。不管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挥泪恸哭却亘古不变。即使在民族交往频繁,文化渗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来贺庆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曲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